唐子江
为了让2024年正式进入新高考的省区更好地实现“新旧高考”衔接,教育部组织九个省区(其中七个省区将在2024年6月正式采用新高考试卷)开展新高考适应性测试。
新高考适应性测试,顾名思义,就是让第一次进行新高考的省区事先熟悉、适应新高考,以便考生在6月正式高考时能够适应。既然这个考试的功能在于让考生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适应新高考的要求,那么其试题的命制就要对标正式的新高考,包括题型、题量、命题材料等。从这个角度上看,“适应性测试”就是“预测性测试”,我们可以通过对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的试题的分析,推测出6月正式的新高考的命题样态。
下面,我们将对2024年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的语文作文题进行分析,助力考生的作文备考。
一、真题再现
2024年新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学科试题共有四套,为了方便表述,我们给这四道作文题标上了序号。
卷1【河南、黑龙江、甘肃】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I提到自然带边缘交错地带较为敏感,当环境出现波动时,它们会最先发生改变,进而推动整个地区发生变化。其实,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有类似的“交错带”。请以“交错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卷2【广西、吉林】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亲人、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现象。一些人认为接受礼物的一方可能并不需要这个礼物,与其精挑细选不如直接把买礼物的钱送出去,这样对方就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卷3【江西、新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报考大学时选专业是关系到个人发展的决策。你想选择哪个专业?为什么这个专业对你重要?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卷4【安徽、贵州】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校刊准备开设“文化遗产”主题专栏并向同学们征稿,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三种。
1.向读者介绍一项文化遗产。注意避免过于形式化的说明文风格,应注重其人文内涵;不必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出。
2.陈述某一项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在此基础上,谈一谈对它的保护与传承。
3.通过讲述你与某种文化遗产的故事,来展示这项文化遗产的魅力。
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对这四道作文题,我们可以做简单的归类。按命题材料的来源分,卷1题命题材料来自本套试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而其余三道作文题的命题材料都来自试卷之外;按命题指向的作文形式来分,卷1题是“话题作文”,考生需要针对命题已经明确的话题写作,卷2题、卷3题属于问题解决型作文题,卷4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按命题关联的称谓来分,卷1题要求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写,而卷2题、卷3题、卷4题都明确了指称“你”,也就是要求考生置身命题情境之中,从自身出发进行写作;按命题的训练功能来分,卷1题进行读写结合,兼顾阅读理解训练,卷2题、卷3题、卷4题着重于考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其实,深入分析这几道题就会发现,卷1题也导向“问题解决”,命题中有这样的表述—“其实,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有类似的‘交错带’”。
二、审题指导
考场作文的审题其实并不难,考生在了解命题材料蕴含的题旨及一目了然的写作要求之后就可以开始写作。当然,要想精准而迅速地完成审题,考生就要在理解命题明面要求(意思)的基础上推测命题的意图,关联起现实和自我,完成对命题全面的、立体的认知。
(一)遵循指令法
针对明白如话、浅显易懂的作文命题,明确要求、遵循指令就完成了审题。如卷2题、卷3题、卷4题的写作要求都是清晰直观、一目了然的。卷2题要求在“精挑细选适合的礼物”和“以钱代物送礼”之间做出选择;卷3题让考生选报大学专业,简直就像社会调查,直接回答自己的真实想法即可;卷4题更是以条文的方式把“征稿”的要求罗列出来,考生几乎可以不假思索地如执行条令般去写作。
(二)生成内涵法
作文命题材料相对比较抽象难懂的,归纳出关键词的内涵,tp钱包官网再明确其外延,便能“生成”一个正式的概念。而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完成了审题。
这四道作文题中,卷1题被认为是最难的。其实,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就已经进行过一轮作文审题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道作文题并不难。考生在写作时觉得审题有困难是因为对“交错带”这个概念不理解,也就是对整篇现代文阅读材料不理解,导致无法归纳出“交错带”这个概念的内涵,进而无法在作文中谈“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的“交错带”现象。
但就算没读懂全篇文章,作文题本身也对“交错带”这个概念做了解说:“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I提到自然带边缘交错地带较为敏感,当环境出现波动时,它们会最先发生改变,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产生变化。”从这个叙述中可以归纳出,所谓“交错带”本义是指不同自然带之间交叉重叠的地带,通俗讲就是“过渡带”“缓冲区”“衔接面”等。了解了“交错带”的概念,我们就能围绕概念内涵进行构思和写作了。
三、实践检验
本来,卷2题是跟考生的生活联系得最紧密的作文题,按道理来说,这道作文题应该没有什么难度,而针对考生的相关调查也显示,在这四道题中,愿意选这道作文题的人数最多,这反映出考生认为这道作文题“不难”。然而,在真实的考场作文中,这道作文题“翻车”的考生不在少数,这颇有些出乎意料。
这道作文题的内涵和要求都非常明显。考生明确回应材料中送礼物或以钱代物的利弊问题,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分析亲友互送礼物的实质,比较送礼与以钱代礼的做法哪个更好,或综合考量并辩证分析两种做法的利弊,等等,都是符合题意的。简单来说,就是直接面对“精挑细选让对方满意的礼物”还是“直接给钱让受礼者买自己满意的礼物”这个矛盾,谈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就是要解决每一个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
然而,有不少考生竟然舍近求远、舍本逐末地“提炼”出诸如“情意”“礼治”“变通”,甚至“尊重”“奉献”“包容”等主题,进而围绕那些“主题”展开论述。如《注重过程,方可远行》《灵活变通处理事情》《以自信铸就人生》《诚信做人,认真做事》等这些作文题,单看标题就可以推测其立意有偏差,而阅读正文就发现这些作文果然如标题所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四、备考建议
针对以上四道作文题,结合考生作文的实际,我们可以大胆“预测”6月新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一)指向问题
通过对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作文题的归类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四道作文题都非常清晰地指向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像传统话题作文或者新材料作文那样直接给出观点,或者让考生从材料中提取凝练出观点再围绕观点进行写作。这四道作文题是对此前“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转型—由“论述主题”转变为“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基本路径进行写作。
1. 准确理解问题。
考生需要清晰地理解题目中提出的问题,包括问题的背景、现状、影响等,确保对问题有全面的认识。
2. 分析问题原因。
考生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成因,可以从政策、经济、文化、习俗、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3. 提出解决方案。
针对问题的成因,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
总之,面对新高考作文的“解决问题”类题目,考生需要注重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确保观点明确、内容连贯,从而在作文中展现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立足现实
这四道新高考作文题都指向现实,诸如人际交往,人生规划,社会活动参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边界,等等,这些都是具体而真实的现实问题。新高考作文不再总是要求考生就一些“宏大主题”“永恒价值”做出表态性的、佐证式的、思辨性的表述,而是针对具体而真实的问题进行思考和作答,考查并锻炼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更为本真意义上的真实写作、生活写作。为此,考生平时要更加自觉地养成关注现实、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习惯。这种习惯能让我们在考场上面对作文题中的相关“问题”时深入思考、精准作答。
(三)基于自我
新高考作文题更多地指向具体而真实的问题,因而写作文的过程就是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真实问题的存在和解决不像一些“宏大话题”“永恒价值”那样是“去情境”的;相反,问题往往都是具体性、情境性的,必须结合相关的社会情境乃至自然的环境和条件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借鉴他人针对相同或者相似问题的解决经验是必要的,但最为根本的“解决问题”的主体就是作者本人。因此,考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进行写作—呈现写作者的生活环境、经历,以及相应的生命感悟,能使文章显得更加的可信和可行。
例如这道“送礼应该送物品还是直接送钱”的作文题,大部分考生虽然能直接面对这个“两难问题”作答,但是真正结合自己过生日收到礼物或者送礼物,春节收到红包,参加喜宴、乔迁宴、开业宴等送礼时的“纠结”心情来写作文的少之又少。
基于问题、基于情境、基于现实、基于自我来写作文,我们就能从容地面对新高考作文题,写出有理有据、有章有法、有血有肉的优秀作文。